【體路專訪】剛過完25歲生日的沈曉榆(Lydia)在8月初的成都世界運動會以三個單項第一的佳績力壓群芳,問鼎武術女子「長拳劍術槍術全能」金牌。然而踏上賽場前,她曾面臨套路難度提升和體能的雙重考驗,在7月亞洲杯失誤跌倒後再次挑戰同樣套路,今次這位當打女將突破「站不穩」的心理關口,成功「站穩腳步」,一舉登上世運最高頒獎台!

Lydia在今屆世運出戰女子「長拳劍術槍術全能」項目,分別在長拳、劍術和槍術獲得9.75分及以上的亮麗成績,奪得全能項目金牌,這也是她的首面世運金牌。然而風光領獎背後,走向頒獎台的辛酸卻鮮為人知。今年世運會出台武術項目新規則,女選手的難度動作從原本的720度(兩個圈)降低至630度。換言之,女選手需要提高動作難度,以獲取更高難度分。Lydia在今年7月「第一屆武術套路亞洲杯暨第二屆武術散打亞洲杯」長拳項目中曾失手,與獎牌擦肩而過。面對失利陰影,她也猶豫過應否降低動作難度,「看似我們站得很穩,其實稍微一晃神、腰鬆一鬆、腳軟一下就會出現失誤。但作為運動員,既然有能力可以做到更難的動作,當然會想挑戰自己。」此外,若比賽出現兩名選手總成績相同,難度分值更高者將獲勝。最終Lydia在世運拿出跳躍動作難度較高的套路,以三個單項榜首之姿問鼎全能冠軍。

再度挑戰高難度套路成功 獎牌得來不易

全能項目分開兩天三個時段進行,Lydia得知自己成績暫時領先後心情未有太大波動:「結束後想的是立即放鬆,睡覺休息。畢竟只要三項中有任意一項出現些微失誤,我都沒有牌拿了。所以我就當好像沒有比賽,當作平時練習,練完就回去休息。」有別於普通錦標賽為每個武術單項設立獎項,大型運動會多數僅舉辦全能項目,更考驗選手綜合水平。完成最後一項劍術比賽,Lydia離場時眼圈有些泛紅。回想這場比賽,她感慨:「當時的想法是,做到了!」她補充道是因為害怕再次失手,「上次亞洲杯在長拳失誤了,所以害怕做不到更難的槍術動作。後來練習一段時間發現動作完成度也有九成,不如就大膽試一下,要求自己10個動作裡起碼有8.5個要成功。這次上場前就回想一些自己練習成功的畫面,不去想過去的失誤。」在旁觀賽的耿曉靈教練賽後亦鬆一口氣,稱讚她抵得住壓力,沒有被「太想做好」的心態影響發揮。

這塊世運金牌於Lydia而言,是運動生涯的一大肯定:「從心理壓力來說,打三項真的不簡單。儘管錦標賽也是打三項,但是三項三塊牌,即便這項失敗了,還有兩項可以爭取。三項全能則不容許一點點的失誤。這次能突破心理關口,顯得這塊獎牌更加得來不易。」除此之外,賽前困擾Lydia的還有體能訓練,「以前放完假回來訓練,基本一兩個月可以找回恆常節奏。隨著年紀增長,恢復訓練變得更辛苦,這次足足花了半年來調整狀態。加上再提升跳躍動作難度,更是難上加難,兩個月前我可能都還是滾在地上。」縱使面對日復一日的艱辛操練,Lydia再辛苦都繼續堅持,全因背後有人支持。

習武路上的關鍵⼈物

回顧Lydia的習武之路,彷彿「冥冥中自有安排」。她從三歲學體操,之後嘗試過跳水、游泳等項目。媽媽其後帶她報名武術班,入港隊前已經每週三練,最終她在武術和體操之間「二選一」。參與港隊體操隊選拔時,教練要求她取下眼鏡完成平衡木動作。Lydia擔心看不清落腳點便直接拒絕,最終落選體操隊,也順理成章選擇加入武術隊。接觸過基礎長拳訓練後,她在教練推薦下開始練槍,「自己選槍的原因是覺得『型啲』,感覺『多嘢玩啲』。」從青少年賽到成人賽,Lydia一直交出不錯的成績,運動員生涯逐步上升。

然而疫情打斷了參賽節奏,「我為了世大運和亞運特意申請休學一學期,但沒想到兩個大賽都延期舉行,當時媽媽覺得我好像浪費了一年。」(2021年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2022年杭州亞運會皆延期至2023年舉辦)當時Lydia已入讀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系,母親亦曾勸她專心讀書,「媽媽一直擔心我受傷,既然可以選擇讀書,何必還要繼續打,捱到七勞八傷呢?」但Lydia深知媽媽心底還是支持她的決定,「雖然媽媽口頭上經常叫我不要再練,但她看到我訓練累了會煲湯讓我補血氣,也會特意把住家飯送進體院。」

Lydia習武路上另一位重要人物,是她的師傅——耿曉靈教練。Lydia剛轉成全職運動員便跟隨耿教練,後者也剛從運動員轉職做教練,兩位「新人」一開始都在慢慢磨合,過程中互相學習,帶領長拳組慢慢做出成績。談及教練風格,Lydia笑言「大師姐」不算很嚴厲,也不算很溫柔,「她很放手,讓我做任何決定,很相信我。」得知今屆世運會修改動作難度後,教練見Lydia練習頗吃力,也只是簡單問一句「轉唔轉難度(降低難度)?」Lydia選擇繼續練習同一組難度,教練看見她的堅持便不再過問,「她一定相信我做得到。」這是屬於兩師徒的默契信任。

每次比賽都是從零開始

結束世運征戰,Lydia即將馬不停蹄啟程至巴西參加8月底的世界武術錦標賽。有別於其他運動項目,武術不設累計積分制,亦不設世界排名,所以每次比賽皆是從頭再來,一次獲勝並不會讓下一項比賽有更大優勢。她坦言之前的努力付出能讓自己更有信心,但仍視每次比賽為新開始,「即便世運會站穩了,我也不敢百分百保證接下來在世錦賽會站穩。這次勝利為我建立更大信心,找到如何穩定做出空中難度動作的感覺,可以發現自己的失誤。」

她將出戰世錦賽四個項目,包括長拳、槍術、劍術和對練,被問到這次目標,她表示自己只求盡力發揮、享受比賽。至於即將到來的全運會,很大機會代表港隊出戰的Lydia認為這是整個武術界最難打的比賽,「全運會的難度分比國際賽再高一點。」她解釋道,一般參加國際賽的中國選手基本是全國前三水平,然而中國隊前12名水平相仿,「所以能夠進入全運決賽已經很厲害了。」而國際賽事中最難拿獎的就是亞運,Lydia亦放眼明年的愛知名古屋亞運,冀在當打之年做出好成績。

Lydia向我們分享她在成都世運會的另一「戰利品」:掛滿襟章(pins)的參賽證掛繩

她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三個襟章,分別是新加坡隊、韓國隊以及哥倫比亞隊的襟章(從左至右)

圖、文:實習記者梁丁尹

Post Views:

1,097

分享至:

Facebook

Email

Copy Link

More